现实生活中,很多诈骗手段也越来越让人防不胜防,诈骗分子的诈骗技术和诈骗手段越来越高超。刑法上诈骗罪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退款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
一、退款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诈骗金额10万元,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立案退款,可以从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案一般多久会结案
根据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从被拘留到法院判决,大约需要五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不用那么久。如果证据不足,案件可以退侦。这样最多可以增加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而针对诈骗案件,破案时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也不能规定,因为案件的情况不一样。如果对案件侦破后,抓获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或者逮捕以后,两个月内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月,认为涉嫌犯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两个月判决。
三、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
《刑法》没有具体规定某类或者某个具体罪名需要有哪些证据才能认定犯罪,因此指控犯罪的证据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七类证据,分别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对于诈骗罪的证据,应当侧重搜集证明行为人存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证据。法院认定为诈骗罪,需要同时具备人证物证,证据不充分无法随意定罪。首先要看实施诈骗的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如携款逃跑、资金用于非法活动、挥霍等都可以认定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其次,还应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而且必须要求被害人是自愿地交出财物的,这方面的证据如短信等;最后,得看行为人诈骗数额是否达到法定的标准,关于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各地的标准不完全一样,基本是处在3千到1万之间,北京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以上,构成诈骗罪的起刑点。